编辑点评:关爱校园安全
小果卫士app这是一款专门为孩子开发的校园智能安全管理应用,家长使用这款软件可以及时的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动态,同时还能促进老师、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三方交流,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软件简介
“小果卫士”是一款关注孩子安全和成长的校园智能管理软件,集先进计算机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于一体,是一套可以有效解决老师和家长之间沟通、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协同教育平台和安全管理平台。它可以让家长每天都能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可以让家长随时、随地向老师提出建议或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
软件功能
公告:家校沟通更直接高效。
班级管理:随时随地了解带班学生状况并给予指导建议
各类报告:大数据分析,图表报告,直观对比。
个人信息:成长手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
聊天功能:提供家长之间和教师与家长之间进行交流,可以发送文本信息,图片,语音,视频以及其他文件等。
软件特色说明
学生卡:通过智能学生卡片机GPS确定学生位置,查看出入学校信息,家长实时掌握学生动态。
GPS通过GPS确定车辆位置,显示车辆设备信息,查看轨迹回放。
视频:视频广场,可以查看路段上公共摄像头拍摄的画面,及时了解路段情况,避免堵车困扰。
固定点:固定目标主要实现固定目标点的报警信息、设备信息的查看、及固定所标注的位置确定功能。
大学校园APP乱象:安全问题谁来买单?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通知,宣布将与网信部门开展联合行动,治理校园APP乱象,并推动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重点加强学习类APP的规范管理。
当前,随着智能手机使用者低龄化,网络应用技术门槛下沉,市面上五花八门的APP铺天盖地“砸”向学生群体,而中小学生在辨别力和自制力方面显然不够成熟,理应成为重点保护对象。可是,大学校园也并非一片净土,APP乱象已然成“疯”。
相比中小学,大学生的时间更自由,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也更高,使得大量APP开发者瞄准这块市场。而“强制使用”,无疑是条捷径。因此,APP方与校方合作,捆绑学生的做法屡见不鲜。可是,暂且不提学生的权利与诉求,仅从安全方面来看,部分APP就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以某款运动打卡APP为例,学校规定学生每学期课外体育运动量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否则将拉低体育成绩,由此要求学生下载这款APP。学生开启定位并点击“开始跑步”后,界面地图里就会出现一些点位,每到达一处都能自动识别,经过至少3个才能计入成绩。
于是在很多高校校园里经常能看到两种现象:一种是学生一边跑步一边低头看手机,另一种是学生一边单手骑自行车一边低头看手机。
更严重的是,这些点位分布非常分散,并不仅仅在操场上,从学校的主干道到犄角旮旯都有。也就是说,无论是低头跑步的学生还是单手骑车的学生,都需要来回穿梭在机动车和人群中,但他们大部分注意力却集中到手机上。
那么,学生长期采用不良姿势跑步带来的身体损伤由谁负责?学生骑车撞到行人、或者骑车被机动车撞到,又由谁来买单?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真实发生过的案例。
同时,原本热爱各种各样运动的学生,为了“刷公里数”,纷纷从篮球场、游泳馆、足球场等地方出来,加入了“看着手机运动打卡”的行列。
试问,这种APP 的推广,到底是为了鼓励学生课外锻炼还是为了捆绑学生消费?APP方出于商业利益考虑尚且情有可原,那么校方对学生负责的边界是否过于模糊?
学生们为了学分、成绩,无可奈何,但在手机APP STORE中搜索,会发现诸如此类的APP大多都伴随着差评、低分。
仅是运动类APP的“硬伤”,尚且如此令人心惊,遑论“下载APP才能接热水”被烫伤、APP中虚假招聘信息、学生个人隐私泄露等等问题。
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无论哪种APP,都应该以“让人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为出发点,不能成为负担。而浮躁的社会风气中,大学也应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不能一边呼吁学生减少手机依赖,一边又变相强制其下载各种APP。在某些蝇头小利面前,学校应摆正位置,做出真正有利于学生的选择。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