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点评:2021高考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酶和ATP电子版
《新题速递》在手,试题变化无忧!新试题·新变化——我们时刻关注新形势·新动向——我们实时跟进新题型·新考法——我们保驾护航,小编今天为大家准备了2021高考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酶和ATP电子版,有需要的小伙伴们快来下载吧
相关内容部分预览
学习目标
1、理解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及条件,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分析跨膜运输的特点。
3、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发展实验与探究能力(难点)。
4、(重点)了解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过程,理解实验技术进步所起的作用。
5、(重点)理解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6、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及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及实例
(1)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渗透作用(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现象叫渗透作用)
发生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以红细胞为例)
(3)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2、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的实验探究
(1)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
(2)实验原理
①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与外界溶液形成浓度差。
(3)实验过程
(4)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
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有半透性→细胞渗透失水→细胞壁伸缩性小,原生质层伸缩性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5)实验结论
3、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实例:
①细胞对无机盐吸收的实例:不同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表现出较大差异。
②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碘的含量明显高于血液中碘的含量。
③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矿物质的吸收表现出很大差异。
(2)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①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浓度梯度的;
②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具有选择性;
③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要点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年代 | 科学家 | 科学实验 | 结论 |
19世纪末 | 欧文顿 | 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的通透性实验,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
1925年 | 两位荷兰科学家 | 从细胞膜中提取的脂质铺成的单层分子面积是细胞膜的2倍 | 细胞膜中脂质为连续两层 |
1959年 | 罗伯特森 | 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 生物膜为三层静态统一结构 |
1970年 | 弗雷和埃迪登 | 分别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两种细胞的蛋白质,并将两细胞融合,发现荧光均匀 |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1972年 | 桑格和尼克森 | 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基础上 | 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
2、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摸得基本支架。另外,脂质、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膜。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
(3)糖类:有的与蛋白质结合成糖被,有的与脂质结合成糖脂。
3、生物膜的结构特性与功能特性
(1)生物膜的结构特性:镶嵌性、流动性、不对称性。
(2)生物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要点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被动运输
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动的一种现象叫扩散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进出细胞,例如:H2O、O2、CO2、甘油、脂肪酸等脂溶性小分子
(2)协助扩散(易化扩散):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转运到浓度低的一侧,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扩散
2、主动运输(主动转运)
物质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要消耗能量。是物质进出细胞的最重要方式,体现主动选择性
3、胞吞和胞吐
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
4、几种跨膜方式的比较:
要点四、能量与细胞代谢
1、ATP的结构
(1)ATP的结构简式A-P~P~P
①代表意义:A代表腺苷,T表示3,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②能量储存:ATP 分子中的大量能量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2)ATP的分子组成
要点诠释:腺苷是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的,故一磷酸腺苷就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为RNA的组成单位之一。
2、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
(1)过程:
(2)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3、ATP的主要生成途径
(1)植物细胞形成ATP的途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动细胞形成ATP的途径;呼吸作用
4、ATP的生理作用
(1)保证了细胞内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能量供应库
(2)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能量通货)
典型例题
类型一:细胞的失水和吸水
例1、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
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
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推断一定时间后甲的浓度变小是凶为叶片失水,“乙浓度不变”说明乙的浓度与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丙浓度变大”是因为细胞吸水,由此推断,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A、B错误,D正确;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自由扩散,C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渗透作用的知识。
【举一反三】:
【变式一】
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 )
A.红细胞具有水溶性 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答案】C
【解析】红细胞无细胞核,无细胞器,放在蒸馏水中,由于外界浓度低于细胞内浓度,导致吸水涨破。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最终破裂。
类型二:生物膜的特性
例2、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答案】 B
【解析】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一定的流动性;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糖类的合成有关,因此合成固醇类激素的细胞内质网也发达。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重在使学生把前面学的细胞器的知识相联系起来,本题综合性较强。
【举一反三】:
【变式一】
研究发现,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物质较容易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
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C.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D.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蛋白质分子
【答案】C
类型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例3、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培养瓶中气体 | 温度(℃) | 离子相对吸收量(%) |
空气 | 17 | 100 |
氮气 | 17 | 10 |
空气 | 3 | 28 |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答案】A
【解析】由培养条件为空气和氮气且温度为17℃的两组实验可知,有氧条件有利于幼根对该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氮气环境不利于吸收,A项正确,D项错误;由培养条件为17℃和3℃且培养瓶中气体都为空气的两组实验可知,幼根对该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与温度有关,B项错误;氮气环境中幼根细胞需消耗无氧呼吸产生的ATP来吸收该矿质元素离子,C项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举一反三】:
【变式一】
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内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内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答案】B
【解析】水分子、脂质分子、不带电荷的小分子、带电荷的小分子和离子都可以通过跨膜运输方式进入细胞,只有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不能跨膜运输,只能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母乳中免疫球蛋白是大分子,必须经过内吞作用才能吸收,半乳糖是单糖,其运输方式也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变式二】
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 )
A.都可以从低浓度一边到高浓度一边
B.都需要供给ATP
C.都需要载体协助
D.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C
类型四:ATP的结构与特性
例4、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 )
A.呼吸作用、渗透作用 B.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主动运输 D.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在高等植物体内,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呼吸作用均可以产生ATP。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ATP的形成途径。
【举一反三】:
【变式一】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 ATP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TP 虽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含量不多
B. ATP 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含量很高
C. 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D. 当它过分减少时,可由 ADP 在不依赖其他物质的条件下直接形成
【答案】A
【解析】ATP 化学性质不稳定,虽然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很容易转化成 ADP。 ADP 在形成 ATP 时,必须与游离的磷酸基结合。
【变式二】
上图反应式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和能量都是可逆的,酶相同
B.物质和能量都是不可逆的,酶不相同
C.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酶不相同
D.能量是不可逆的,物质是不可逆的,酶相同
【答案】C
【解析】考查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涉及的问题。(1)从反应条件上看,ATP的水解是一种水解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水解酶。而ATP合成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合成酶。酶具有专一性,故酶不相同。 (2)从能量上看,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内的化学能,而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有化学能和太阳能,因此,能量来源不同,不可逆。 (3)从物质上看,物质是可逆的。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